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待在一个圈子太久,于是觉得所有人都是那样,和外界接触,才明白。
继上次家庭网络架构搭建完毕,之后开始了不断优化,在折腾过程中,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,这其中当属这个问题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。
为了有更加灵活和可玩性的网络,我使用了bridge+pppoe模式来连接网络,也正是pppoe带来了问题。一日早晨,小区突然停电,不到十分钟便通电。按照先前,网络应该在一分钟内恢复,可是等了几分钟,也没反应,点开设置,显示网络不可用的状态。熟练进去后台查看,原来是pppoe拨号失败,拨号一次拨号两次,整个过程持续半小时,没有任何作用。于是进入光猫后台,查看日志存在报错信息,尝试修改绑定网口,修改vlan id以及修改业务模式,全都失败。山穷水尽之时,只能呼叫场外援助,可惜装维也没遇见这种状况,联系运营商客服,要求强制下线我的账号,同时发现光猫的系统时间有误,telnet修改系统时间,没过多久拨号成功。后面发现,真正有效的是联系客服,下线账号。
此次网络故障解决时间最长,涉及到了较新的内容,个人猜测是由于认证规则导致。意外断电后,客户端的账号已经下线,可服务器(BRAS)后台一直在线,导致pppoe拨号失败。根本在于BRAS没有开启在线探测或是没有这个功能,导致账号异常掉线后,服务器不会做出任何反应,只能联系客服强制下线,或者等待一个周期账号自动下线,解决办法完全取决于运营商的态度。
bridge的好处在于自由,不在局限于光猫内置软件的限制,部分地区可实现获取公网v4和v6地址,从而实现自由访问。对于多数人来说(当然包括我),获得公网地址是危险大于好处,随时都有人利用国外肉鸡做工具扫描ip,进行无差别攻击。这就要求有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,要不自己研究学习,要不就充值解决。但利用好公网ip,将会给自己带来极大便利。但家庭宽带的发展开始从混沌走向收缩,逐渐不再提供独立动态v4地址,上网认证方式开始限制,将公网v4地址收回的同时推进v6的建设,最终将组建成大内网v4和万物互联v6的局面。这一过程,单栈v4和v6用户相互访问404的状态,对公网v4有需求的用户需要额外承担高额费用,多数拥有公网v4的用户却毫不知情或不使用,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均。如果能收回资源的同时,将资源售卖给需要的用户,对运营商来说,实现利益的最大化(亚马逊对v4地址收费)。
没有公网v4地址,只能寻找vps来实现双栈ip,查看国内大型云服务提供商,针对新用户拿出1折优惠价,老用户和原价没多大变化。寻找小的服务商,有了更多地区选择,但价格居高不下,低配高价(哪李贵了,有些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,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,有没有认真工作),而差不多的价格可以买到国外更大带宽的云服务器,缺点就是容易被ban,容易失联(三色图理论)

参考